中药养生零食正以23.8%的年增速撬动千亿市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产业规模已突破2650亿元。
这场由Z世代驱动的“朋克养生”革命中,72%的90后用即食型药食同源产品替代传统保健品,小红书“养生零食”话题阅读量超8亿次,年轻群体正将中药零食推上大健康赛道C位。从同仁堂等老字号到新兴品牌,传统中医机构、休闲食品企业与跨界玩家正加速入局中药零食市场。
本文将结合行业最新动态,解码中药零食创新方向,剖析热门产品技术壁垒与场景突破,为布局企业提供实战参考。
01.
趋势一:中医药馆成“黑马”玩家
赛道内,掌握科学中医食疗理论以及药食同源配方的,莫过于“专科出身”的中医院与中医馆。各地中医院和中医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医书上的经典食疗方剂,纷纷跨界推出多形态的中药养生零食,成为市场上一支不容忽视的主力军。
「浙江省中医院」以“现象级爆款”乌梅汤引爆夏季饮品市场。去年推出的1.0版本24小时售出115万帖,今年升级的2.0配方登陆天猫旗舰店后,月销量登顶滋补养生茶类目。这款以乌梅、荷叶、山楂为主料的古方茶饮,凭借“专业医疗机构研发+即饮即食”的便捷性,成为年轻群体“朋克养生”的标配。
「江苏扬州市中医院」借鉴《本草纲目》《金匮要略》等医籍,结合当代年轻人常见的气血双虚、脾虚痰湿、疲乏亚健康等问题,将药膳创新延伸至烘焙领域。其研发的七宝茯苓美髯包、八珍司康、甘麦大枣包等药膳面包,融入当归、茯苓等十余味药食同源材料,通过“药粉入料+分药材炮制”工艺解决苦味问题。产品上市首月日销量突破1000份,巅峰期单日卖出3000个。
「广东中山市博爱医院」瞄准儿童用药痛点,将膏方改良为两款中药棒棒糖。挑食厌食的健脾消食款(含山楂、鸡内金)与缓解咳嗽的清肺止咳款(含枇杷叶、罗汉果),均以饴糖调味且无防腐剂,凭借良药不苦口的形态创新,成为当地家庭药箱的新宠。
FFL洞察:
当医院中药房摇身一变“零食铺”,不仅带来了现象级的爆款,也充分证明了是市场对经典中药配方食品化的巨大需求和信任。
相较于普通食品企业,医疗机构和中医馆拥有专业背书、道地药材和古方资源的天然优势,能够开发出既有科学依据又有文化底蕴的养生零食。
消费者并不抗拒养生和中医药材,本质上只是抗拒苦口难咽的形式——当中药变得好吃又好玩,自然更容易被年轻一代纳入日常。可以预见,拥有专业性+创意性的中医医院和药馆们,在药食同源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未来将继续引领中药零食领域的品质和口碑,以古方新造开拓更广阔的养生消费场景。
02.
趋势二:
“定制化”中药零食满足细分需求
不同人群的体质健康需求各异,针对特定细分人群定制配方和功能的中药零食,正成为各食品和保健品品牌创新的重要方向。通过聚焦细分客群+聚焦特定功效,中药零食类产品既能发挥药食同源成分的价值,又能够精准获客,提升用户黏性。
都市年轻群体是零食消费的一大主力,他们对健康有所追求,但往往缺乏时间和耐心进行传统调理,因此,中药零食的“日常+健康”属性便能精准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
东方颜究生的“红豆薏米冻”含30多种食材,包含药食同源成分葛根、薏苡仁、枸杞、茯苓、山药等。其以果冻为载体,可以祛湿养颜,也可以作为工作饱腹充能的零食。产品采用小包装设计,满足年轻人“随时随地轻养生”的需求。
孕产人群的营养零食定制也是中药零食一大热门。作为有明显特殊需求的消费群体,孕期常面临孕吐、胃口差、血糖上升等问题,在零食选择上既有解馋需求,也有健康顾虑。调查显示,超过81%的准妈妈在孕期会购买专门的孕妇零食。
「Mommy Yummy」开发了一系列贴合孕妈需求的药食同源健康零食新品,例如以八珍古方为主打的0蔗糖小米八珍糕,融合了山药、茯苓、莲子、白扁豆、麦芽等多种营养丰富且低GI的药食同源成分,具有健脾养胃、促进消化的功效。
中药零食在儿童营养健康领域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85后、90后父母对儿童健康产品的关注度持续提升,65.4%的父母愿意为了让孩子更加健康而支付溢价。例如,「搬方爸爸」携手农业科学院,研发了一系列专注儿童脾胃调理、挑食厌食、抵抗力差的健康小零食,品牌精选了具有健脾助消化功效的药食同源食材,并将其融入孩子喜欢的食品形态。
FFL洞察:
通过定向筛选药食同源配方,研发出功效更聚焦、成分更精细的产品,是中医传统养生概念与精准营养理念相结合的一次良好应用。随着健康消费日趋精细,人群定制思维有望成为中药零食创新破局的关键点。
对企业而言,人群定制化配方不仅差异化了产品的定位,也方便在后续营销中精准圈粉,促进口碑上的传播和私域的建设。可以说,人群定制化这一思路能够为中药零食打开更多市场细分的新局面,在满足消费者多元健康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品牌溢价和用户黏性。
03.
趋势三:“场景×功效×剂型”打造中药零食新体验
2025年《中国中药材功能性食品行业白皮书》显示,现代消费者的养生需求呈现出场景化、即时化特点:在特定情境下希望得到特定的保健功效,而且最好通过方便有趣的方式来实现。
为回应这种升级需求,越来越多的中药零食开始围绕“使用场景+功能诉求+产品剂型”的三维角度进行立体化创新,力求让产品紧贴消费者需求。
01 职场减压类
当996和熬夜加班成为常态,“睡个好觉”成了很多打工人下班后的刚需痛点。药食同源物质中的酸枣仁能养心安神、缓解焦虑,促进深度睡眠;茯苓可健脾宁心、利水渗湿,帮助舒缓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协和京品推出的酸枣仁茯苓糕,复配以百合、莲子、佛手、桂圆、黄精等多种药食同源物质,并结合茶氨酸、GABA等多种西方解压黄金成分。
02 经期补血类
阿胶、红枣、生姜等药食同源成分一直被视为女性经期养护的必备材料,但往往出现剂型老旧、口感不佳的问题,难以在年轻人群中被广泛接受。如今,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诸如阿胶软糖、血糯米夹心抱枣、生牛乳红糖姜撞奶等新颖、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形态零食。
如Keophial阿胶红参富铁软糖,通过将传统中医妇科调养方与软糖融合,在帮助女性缓解痛经、补血的同时,也能做到适口性强,深受年轻女孩喜爱,成功登顶天猫补铁软糖类月销量Top 20榜单,好评率99.2%。
03 差旅便携类产品
魔镜洞察《2024休闲零食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通勤/出行场景正成为高速增长的零食摄入新场景之一。出差旅行中,作息不规律、饮食失衡、久坐疲劳一直是差旅场景下人群的痛点,而一些便携的养生调理类产品将有望成为中药零食赛道的新增长点。例如,针对差旅场景推出蕴含抗疲劳功效的药食同源糕点、含有助眠成分的药食同源饮料小袋等,方便旅途中随时调理。
04 熬夜护肝类产品
药食同源成分如枸杞、葛根、决明子、姜黄等,均被科学研究证明有护肝功效。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护肝产品还是以保健品为主,中药零食品牌可尝试通过挖掘具有肝脏养护功效的中医食疗古方,锁定熬夜场景,在以保健品为主的护肝市场开辟一条差异化的新道路。
05 运动修复类产品
运动人群需要在运动后快速补充能量、修复机体,而药食同源中的许多物质具备满足该需求的功能:如易消化、可作为快速糖原补充来源的山药,具有抗疲劳功效的西洋参、黄芪、枸杞等。目前市面上该类型产品较少,我们认为中药零食有望通过巧思配方和剂型设计,在将来变身为运动达人贴身的“中式运动营养补给品”。
FFL洞察:
将产品设计与具体场景、功效、剂型深度绑定,将是中药零食迈向精准化的,具有前瞻性的一步。
现代人注重及时满足特定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场景提供恰当功效的产品,往往能带来事半功倍的体验感:功效与场景高度对应,使消费者更容易感知到产品价值,也更愿意持续购买。
“场景化”是未来所有消费品升级的一大趋势,中药零食应朝着细分场景深耕的方向发展,以更贴心的形式融入大众生活,利用自身优势把“碎片化养生”做到极致。
04.
趋势四:
技术破壁创新助推中药零食升维
中药零食要真正走向大众,必须突破传统中药“难吃、难用、难坚持”的壁垒,这背后离不开现代食品工艺和生物技术创新发展的加持。从原料加工、活性提取到风味改良、剂型创意,一系列技术创新正在为中药零食赋能,让古老药材焕发出新滋味、新形态。
新兴技术如口溶膜技术正成为中药零食领域的新宠。这种技术将中药有效成分固定在变性淀粉及胶体做成的薄膜片上,置于舌上或舌下,即可在唾液中快速溶解、释放药物。
比如药口溶膜制膜技术,这种新剂型口服给药方式通过口腔实现快速溶解和高效吸收,正从专业医疗向功能性养生食品延伸;再如纳米包埋技术,可通过微囊包裹实现苦味遮蔽与活性保护的双重效果;益生菌发酵则通过菌群发酵技术,一方面提升原料成分活性利用度,一方面可通过分解苦涩物质实现口感优化。
风味科学的理念和技术也是领域内热门的解决方案。市面上已经有产品依托于天然甜味剂与苦味遮蔽工艺的协同应用,降低药食同源成分如西洋参等原材料的苦味,保证有效成分零损失,改善适口性。
FFL洞察: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企业对成分技术的持续投入。虽然初期成本较高,但通过工艺改进和规模化生产,企业可以逐步降低成本,创造出新的红利。借助现代工艺,中药零食可有望突破原材料“良药苦口”的桎梏,加速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一口美味滋补”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技术突破能够助力企业开拓更精准或容量更大的市场。
05.
结语
上文提到的四大趋势背后,藏着中药零食的破局关键:专业力、精准力、场景力、技术力。中医院凭古方底蕴打造爆款,验证了“专业即流量”;定制化药食同源产品瞄准人群细分群体热销,揭示“精准即黏性”;场景化的趋势推动整体消费品理念革新,说明“痛点即卖点”;而纳米包埋、发酵工艺等现代先进技术的不断升级,更让“良药苦口”成为过去式。
* 参考内容:
[1]艾媒咨询《2024年中国药食同源行业发展白皮书》
[2]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2024健康食品报告》
[3]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2024新健康消费生活趋势报告》
[4]康博嘉《从“坐堂问诊”到“养生新消费”,中医诊所如何借势拓宽赛道》
[5]搜狐网《2元茶击中“脆皮”年轻人,一日爆卖115万份》
[6]搜狐网《扬州中药面包日销破3000个!健康烘焙为何让人又爱又恨?》
[7]搜狐网《孩子也爱吃的中药棒棒糖,你试过吗?》
[8]界面新闻《熬夜护肝养发美颜……软糖到底有没有用?》
[9]美团&小红书.养生零食消费趋势数据
[10]中婴网《孕妇零食“新面孔”增多,可替代性强仍是难题》
[11]中国食品网《千年滋补引爆新赛道,药食同源产业狂掀千亿级消费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