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鹏饮料发布公告称,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预计为65.37亿元至66.46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17.57%到19.5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在11.40亿元到11.76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4.49%到18.11%;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50亿元至10.71亿元,同比增长8.73%到10.91%。
同时,东鹏饮料还公布了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随着公司全国化战略的推进,持续开拓终端网点,渠道运营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加强在渠道端的冰柜投放和产品冰冻化陈列等举措,提升产品曝光率,提高消费者的购买频次与单店产出,从而带动了收入的增长。
若以单季度看,东鹏饮料2022年第三季度预计净利润为3.85亿-4.21亿元。这一数据虽然较去年同期3.20亿元有微幅增长,但相较于今年二季度4.10亿净利润或环比下滑13%。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度的业绩同比增速中位数值是22.5%,增速重回20%以上。考虑到今年三季度原材料价格如砂糖、包装瓶材料价格均高涨,营业收入相比扣非净利润更能反应公司的真实业绩增长情况。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东鹏特饮的营收规模呈现一路走高的趋势;其营收规模从2018年的30.3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9.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3.1%。从品类来看,东鹏饮料的主要产品包括东鹏特饮和其他品类,但营收严重依赖东鹏特饮。
为了破除收入来源单一的困境,东鹏饮料在2020年6月推出了碳酸型产品“东鹏加気”,并于2021年4月推出“东鹏0糖特饮”。而在非能量饮料产品方面,公司除了对陈皮特饮重新进行包装上市,也推出了由柑柠檬茶、低糖咖啡饮料“东鹏大咖”等新品。
然而,东鹏饮料新品的培育仍需时日。以2022年上半年为例,东鹏特饮实现收入41.1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由2021年上半年的94.90%进一步上升至96.13%。或许,中短期内东鹏成长仍主要在于能量饮料里的份额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泰国天丝红牛起诉广东红牛、珠海红牛、广州红牛等公司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的案子已经僵持了6年多。今年夏季,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判令华彬集团不得使用红牛商标并停止生产、销售“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等,并赔偿商标侵权费用2.19亿元。
此外,上个月,曾有消息指出,深圳国际仲裁院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50年协议所涉及的严彬、许书标等5人的签名字迹进行鉴定,而根据司法鉴定结果,严彬、许书标等5人的签名字迹为真。对此,天丝集团表示,“50年不管真假,都从未生效也未被实际履行,不具备法律效力。”
业内人士认为,当下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为二元市场结构,东鹏与红牛在客群、渠道、价格带均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近年来东鹏饮料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红牛整体市场亦在增长。因此,即使华彬最终获胜,更多也是引发类红牛市场内部的变化,长期看对东鹏动销冲击相对有限,“蓝领”基本盘仍稳固。
至于东鹏饮料能否继续维持20%以上的增长,还要看公司交出怎样一份四季度的成绩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