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燕之坊女神粥到与芯壹七日花茶礼 七日装正在让药食同源产品破圈
2025-08-18

在日复一日的快节奏生活中,“吃什么”成了许多年轻人“选择困难”的日常写照。频繁的加班、碎片化的饮食时间,以及日益亚健康的身体状况,折射出了当代年轻人的养生刚需——他们既想吃到健康的养生食材,又想免去繁琐的制作流程,同时还要让养生餐摆脱单调与敷衍,变得具有仪式感。

在这些因素的催化下,“七日装”的形式得以萌发。这是一种将一周食品用量精准分装的创新形态,基础是7天不重样,兼具便捷性、科学性与趣味性。

近年来,药食同源理念方兴未艾,其“既可为食,亦可为药”的特点在年轻圈层中广受欢迎。当“药食同源”与“七日装”产生碰撞,这不仅是包装形式的革新,更是对消费场景、用户心理与商业逻辑的重构。

七日装为何成为

年轻人的“养生刚需”?

七日装的走红绝非偶然,而是消费升级与时间碎片化共振的结果。它精准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养生痛点”与“心理诉求”,成为快节奏生活中的“健康解决方案”。总体而言,七日装因其具有便捷性、周期性、社交性的特点,而受到年轻人青睐。

1.便捷性

当代年轻人的生活轨迹被“忙碌”与“碎片化”定义。《2023中国城市年轻人生活现状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年轻人平均每日可自由支配时间仅2.3小时,其中60%被工作、通勤挤压。这种时间困境,让传统养生方式遭遇“执行壁垒”。

传统药食同源养生依赖“时间成本”与“专业门槛”:若想通过当归、黄芪调理气血,需掌握配伍比例;若想用阿胶美容,则需要文火慢炖几小时。对996上班族、考研党、创业青年而言,这种“耗时耗力”的养生方式几乎难以实现。

七日装的出现,直接打破了这一壁垒。它将复杂养生简化为“每日任务”:一可以省时,品牌提前完成食材筛选、配伍、预处理,用户无需清洗、称量、搭配,拆开包装即可食用;二可以省力,不需要用户再去费心搭配,或者掌握火候、水量等技巧;三则可以适配场景,七日装包揽了消费者一周的选择,而且往往是小分量设计,完美适配碎片化场景,如通勤、办公室、出差,这种“随时随地养生”的特性,让健康管理不再受空间限制。

总的来说,年轻人不是不想养生,而是没时间搞那些“仪式感”。七日装就像给养生做了“减法”,每天花几分钟就能完成。

2.周期性

“七日装”的核心特点在于其明确的7天(一周)周期性设计。它将产品使用规划在一个完整、独立的7天周期内,用户完成一个“七日装”的使用,即标志着一个周期的结束。如果需要持续效果,用户通常会开启下一个“七日装”,进入新的周期,形成循环。

这种设计理念在科学养生层面具有显著优势,契合了年轻人对量化管理和周期依据的需求。《2024年轻人养生行为研究》显示,72%的年轻人认为“养生需要依据科学原理”,68%会关注“成分、剂量、周期”等指标。七日周期不仅与许多人体自然节律相呼应,比如女性的生理周期是7天,皮肤细胞的更新周期是28天(4个7天),更是建立新习惯或初步观察产品效果的一个合理且易于管理的时间单元。

对用户而言,“使用7天”是一个清晰、简单的指令,显著降低了持续使用的心理负担和执行难度。消费者无需纠结“要用多久”,只需按日完成即可。同时,一周是日常生活中天然的计时单位(星期),将使用期限设定为一周,便于用户结合周历安排,更易形成规律的使用习惯。

在产品形态上,一个七日装通常被设计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最小功能单元。它包含完成一个完整周期所需的所有分量,并且通常采用独立包装,方便携带和使用,体现了设计上的闭环性与独立性。

3.社交性

年轻人的消费,从来不只是“买产品”,更是“买身份认同”。七日装的“打卡属性”,让养生从私人行为变成了社交货币。

在小红书上,“一周养生日历”“7天养生挑战”等话题层出不穷,用户纷纷分享自己的“七日打卡日记”:第一天什么样、第三天对比如何、第七天则做出阶段性总结。这种分享行为的背后,是年轻人的社交诉求:

一方面,通过打卡,用户进入“养生同好圈”,获得“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的群体归属感。另一方面,用户完成七日挑战并分享,也是在向外界传递“我是一个自律、爱自己的人”的形象,符合年轻人对“积极生活”人设的追求。

案例拆解:

七日装如何让药食同源产品“破圈”?

从传统老字号到新兴品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药食同源+七日装”作为突破口,通过精准定位与场景创新,成功抢占年轻市场。FFL通过以下案例,拆解了这一细分赛道路径。

1.燕之坊“女神粥”

作为深耕五谷杂粮领域的老牌企业,燕之坊推出的“女神粥七日装”,成为了其年轻化转型的标杆产品。

这款产品的定位是女性“早餐+美容”双场景解决方案,目标人群锁定25-35 岁女性,她们既关注“早餐吃得健康”,又有“美容养颜”的需求,但常因“没时间做”“不知道吃什么”而妥协于外卖,或者干脆不吃。

七日装为年轻女性提供了每日选择,而且燕之坊做了差异化配方,用户每日所食粥品均不一样,内含阿胶、山药、百合、黑芝麻、薏苡仁等多种药食同源物质,分别对应养颜、美白、补肾乌发、健脾祛湿、润肠通便、补血养血、养胃七大功效,消费者可直接下锅烹煮。

2.与芯壹的“七日花茶礼”

根据茶包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茶包市场规模达到3635.39亿元,中国占据其中的1501.05亿市场。艾媒咨询2023年调研数据显示,袋泡茶用户中,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45.2%,企业白领等年轻职业群体是主要消费力量。在此背景下,与芯壹推出了“七日花茶礼”,以下是具体的产品、配方及功效。

传统茶礼多是单一品类的大容量装,而与芯壹“七日装”(7天7包)则降低了尝鲜成本。这种轻量化包装模式契合了年轻人“轻养生”的需求,既能避免大包装带来的饮用压力,又能通过多口味组合,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体验丰富的味觉之旅。

从上述两个品牌产品的拆解中可以看出,它们都通过七日装的“便捷性、周期性、社交性”实现破圈,这证明“药食同源+七日装”的模式具有普适性,但关键在于精准匹配目标人群的场景与心理需求。

然而,目前药食同源七日装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之下,“一周营养包”的概念更为火热。以窝小芽主打的“一周复合营养包”为例,这款产品将孩子七天所需的零食按营养科学搭配分装,并附赠食谱卡,有效减轻了家长每日规划膳食的负担。这种组合方式为家长提供了便捷的喂养解决方案,有助于确保孩子每日获得均衡营养。

此外,在海外市场较为受欢迎的则是“每日营养包”这类产品。它将消费者每日所需的多种营养素进行科学配比并打包提供。例如,韩国GNC推出的“30+女士每日营养包”,内含茶氨酸蓝莓片、胶原蛋白片、谷胱甘肽胶囊、钙片、维矿片等,并采用独立小包装。但这类产品的使用周期通常较长,单份产品通常包含一个月用量。

「药食同源+七日装」三大发展趋势

作为细分领域,“药食同源+七日装”并非简单的包装创新,而是健康消费赛道的一次“范式革命”。随着技术进步与消费升级,其未来将呈现三大趋势。

1.产品形态延伸

根据市场表现,“七日装”与早餐场景结合紧密,在粥品领域渗透率较高,良使、稻谷往事、五芳斋等品牌纷纷布局7日粥产品。然而在其他食品领域,这一模式仍存在较大的市场开发空间。

随着七日装产品的边界不断拓宽,产品形态也要向多元化延伸,以实现“药食同源”的全场景渗透。比如,“七日装+养生零食”让药材成分“隐形”在日常零食中,并绑定具体场景(如“熬夜急救”“解压零食”),提供情感价值;或者跨界制作药膳预制菜七日套餐,既满足“吃好饭”的需求,又实现养生功效。

2.订阅模式转化

七日装的“周期性”天然适合订阅模式,未来,品牌可以通过“阶梯转化”构建用户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复购与忠诚度。

“七日体验装”作为低成本尝鲜的入口,能让用户以较低门槛感受产品价值,从而有效吸引客流、激活潜在需求。而当用户粘性逐步提升后,便可顺势引导其转化为月订阅套餐或季定制套餐。同时,基于用户反馈持续优化配方,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模式的核心逻辑是通过短期体验的“轻撬动”,实现长期消费的“稳留存”,最终构建起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深度连接。

3.技术重构“人货场”

药食同源食品的生产离不开现代工艺,自然也离不开技术升级。当技术深度融入“药食同源+七日装”赛道,就能促使产品实现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跨越。尤其是AI技术的发展,已然推动药食同源向千人千面的精准养生迈进。

通过AI算法,企业可以实现“一人一方”的七日装定制:用户上传体检报告或通过智能设备(如体脂秤、智能手表)同步健康数据,AI系统分析数据后,结合中医体质理论,生成专属七日配方。品牌根据配方生产,48小时内送达用户手中,实现“数据驱动的柔性生产”。

结语

从燕之坊的女神粥到与芯壹的七日花茶礼,从便捷早餐到药膳预制菜,“药食同源+七日装”的走红,本质上是一场“健康民主化”的革命——它打破了传统养生的时间壁垒、专业壁垒、价格壁垒,让普通年轻人也能轻松获得科学、便捷的健康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产品形态的延伸、订阅模式的成熟与技术的赋能,七日装将从“细分品类”成长为“健康消费的基础设施”。对品牌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以用户为中心,用创新解决真实痛点,企业才能在这场养生革命中占据先机。

* 参考来源:

[1]中食财经《茶包释放数亿颗微塑料“危害”人体?千亿茶包市场或“受阻”?》

[2]艾媒咨询《2023-2024年中国袋泡茶行业产业运行与消费洞察大数据研究报告》

[3]Air暂时离开《与芯壹七日花茶礼|以时间为经,草木为纬》

[4]餐企原料库《2025年中国豆浆粉行业深度剖析:现状、趋势与挑战》

上一篇:药食同源在母婴市场狂飙 建立现代标准化生产体系为重中之重

下一篇:即饮茶正谋求新发展 Mind Garden注入木槿花等凉茶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