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闯入药食同源赛道 伊利尚补坊推出五黑酸奶
2025-08-18

从保温杯里泡枸杞的1.0时代,到如今“左手无糖黑芝麻酥,右手五红养颜乳”的养生Plus版,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健康生活方式。

当乳品闯入药食同源赛道,“可以喝的中医馆”成为食饮市场的新消费趋势,品牌和商家应该如何抓住当代年轻人的“健康焦虑”呢?

01.

药食同源乳品热潮

年轻人主导的 “新食养” 爆发

“乳品 + 药食同源” 的新风潮,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热起来。根据秒针社交媒体数据库显示,2025年上半年,相关新品数量较2024年全年增长27%。

食材选择上,黑色系成了香饽饽:黑豆以 21% 的占比领跑,黑枸杞、黑芝麻、红枣、桑葚紧随其后各占 16%。“黑色滋养” 的概念被反复强化,红枣作为 “国民级养生食材”,更是成了品牌们的安全牌。

茯苓、黄精、猴头菇、金银花等 “进阶食材” 的加入,让配方表越来越有中式养生的味道。

年轻人的热情,是这场热潮的核心动力。以小红书平台为例,21-30岁用户贡献了39.7%的讨论量,其中21-25岁群体占15.2%,妥妥的年轻人主场。

在秒针系统一站式社媒营销监测与洞察平台魔方Pro消费者词云里,“养生”“调理”“成分” 高频出现,藏着他们对健康的重视;“祛湿”“健脾” 等词则直白道出对功能的期待。年轻人不再满足于泛泛而补,而是像点外卖一样,根据 "症状" 选择对应的食疗方案。

传统食养的智慧,正在被乳品重新演绎,而年轻人,正用消费投票,定义属于他们的健康新潮流。

02.

从需求匹配到价值传递

如何让药食同源乳品走进日常?

面对药食同源乳品,有人需要不折腾的健康,有人在意喝起来的愉悦,有人纠结小众食材敢不敢试...精准对接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是成功的关键。

场景锚定:让养生成为日常场景的 “默认选项”

对年轻人来说,需要专门安排时间的养生往往难以坚持,而 “随手可得” 的健康选择才更易渗透。场景锚定的核心,就是将药食同源乳品嵌入高频生活片段,让消费行为从 “刻意为之” 变成 “顺手而为”。

伊利尚补坊五黑酸奶没有将五黑食材包装成 “需要坚持的养生计划”,而是直接瞄准打工人的日常:早餐时搭配面包,加班时填补饥饿,会议间隙补充能量,甚至出游时随手塞进背包。

“早上赶地铁来不及吃早饭,揣一瓶就能对付。”

“加班到深夜,撕开包装喝一口,既有奶的醇厚,又能吃到黑芝麻颗粒。”

这种 “无感化融入” 的背后,是产品属性的巧妙平衡:用 “100% 生乳发酵” 的基底保证牛奶的日常感,用五黑食材的添加赋予养生价值。当喝酸奶和补元气变成同一件事,年轻人不需要额外付出时间成本,自然愿意将其纳入生活清单。

情绪价值:用 “美味 + 亲和” 让养生从任务变享受

年轻人对养生的抗拒,往往源于 “养生 = 吃苦” 的刻板印象。情绪价值的关键,就是打破这种预设,让产品在提供功效的同时,带来味觉愉悦和情感共鸣,让 “健康” 与 “快乐” 不再对立。

味全五红牛奶的走红,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品牌选择五红食材时,不仅看重 补气血的功效,更在意这些食材本身的 “香甜基因”—— 红枣的温润、红豆的绵密、红糖的甘醇,与生牛乳融合后,形成了 “像融化的红豆棒冰” 般的清爽口感。用户反馈中,“口感浓郁不腻”“冰冻后更好喝” 的评价,印证了 “美味优先” 策略的成功。

品牌用胖墩墩的瓶身搭配萌兰 IP,让产品从饮品变成 “可互动的伙伴”。 这种 “可爱感” 消解了养生的 “严肃感”,让喝五红牛奶变成了一件开心的小事。

精准人群锁定:为细分需求提供 “量身定制” 的解决方案

药食同源乳品的受众并非 “所有人”,而是有特定健康诉求的群体。精准锁定人群的关键,是深入挖掘细分需求,将食材功效与人群痛点直接挂钩,让产品成为 “非它不可” 的选择。

舒化无乳糖猴头菇牛奶的探索,就聚焦于 “乳糖不耐群体” 这一细分赛道。品牌深知,这类人群的核心痛点不是 “想不想养生”,而是 “能不能喝牛奶”—— 普通牛奶带来的肠胃不适,让他们对 “牛奶 + 养生” 的组合既渴望又犹豫。因此,产品首先以 “0 乳糖” 直击痛点,解决 “能喝” 的问题;再叠加猴头菇养胃、小黄姜驱寒的功效,满足 “喝得健康” 的需求。

这种 “痛点 + 功效” 的精准匹配,让目标用户产生强烈共鸣。有消费者分享:“以前喝牛奶必拉肚子,看到这款专门针对乳糖不耐设计,还加了猴头菇,就想试试。” 而联合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承人的监制,则进一步强化了专业可靠的印象,让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更具说服力。

专业背书:用权威信任降低 “新食材” 的尝试门槛

当药食同源乳品从常见食材转向茯苓、余甘子等小众选手时,消费者往往会犹豫 “这东西能喝吗”“真的有用吗”。专业背书的关键,就是通过权威机构的认证,消解对陌生食材的疑虑,让 “新中式养生” 的尝试更有底气。

海河余甘子荷叶茯苓味牛奶的创新,就将专业背书作为核心抓手。品牌选择余甘子、荷叶、茯苓这些更具 “中式药食” 特色的原料,虽能形成差异化,但也面临 “消费者接受度低” 的挑战。为此,它联合天津中医药大学食药同源功能性乳品研发中心共同研制,用专业背景为食材搭配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盖章”。

专业背书不仅解答了 “能不能喝” 的疑问,更传递出 “懂传统、有依据” 的品牌形象,让小众食材也能走进大众生活。

总结

当五黑牛奶出现在早餐桌,陈皮酸奶走进下午茶,药食同源乳品已不止是饮品,更成为年轻人触摸传统养生的新媒介,是中医智慧与现代节奏的和解。

场景锚定:将药食同源乳品嵌入高频生活场景,让养生成为日常的自然选择。

情绪价值:以美味口感和亲和设计消解养生的沉重感,让健康伴随愉悦体验。

精准人群锁定:聚焦细分健康诉求(如乳糖不耐),将食材功效与人群痛点直接挂钩。

专业背书:借权威机构或传统智慧背书,消解对陌生食材的顾虑,降低尝试门槛。

当年轻人既想要中医调理的踏实,又离不开即开即饮的轻松,这些策略让药食同源乳品成为那个恰到好处的 “两全解”。

上一篇:中药零食踏上大健康赛道C位 同仁堂等正加速入局中药零食市场

下一篇:药食同源在母婴市场狂飙 建立现代标准化生产体系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