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联合十部门正式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围绕优化供给、创新流通、激活市场三大方向,提出23项务实举措。该政策为药食同源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药食同源从理念探索走向落地深耕。
新型食品配料引领药食同源产业升级
《方案》将目光聚焦在人工淀粉、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型食品配料的研发与应用,并鼓励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这不仅意味着“药食同源”理念正从传统理论迈向现代产业化,也为健康消费市场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人工淀粉与菌体蛋白可作为优质植物蛋白替代品,满足素食人群及特殊膳食需求;功能糖与益生菌的结合,则为肠道健康产品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政策的落实将加速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传统食材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以人工淀粉为例,通过优化合成路径,不仅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减少对耕地资源的依赖,助力可持续农业发展。同时,新食品配料的标准化生产和安全性验证,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未来大规模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配伍+规范备案,从小众到主流
在药食同源领域,《方案》特别提出推进食药物质等保健食品原料的复方配伍备案试点工作。
这一举措旨在通过规范化管理,将传统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转化为可规模化生产的保健食品原料。
像枸杞、黄精、阿胶等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的食材,有望通过科学配伍,研发出面向不同人群的定制化健康产品,例如增强免疫力的饮品、助眠茶等。
试点工作将兼顾安全与创新——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原料质量评价体系,明确有效成分、适宜剂量和功能声称;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在复方配伍中寻找科学依据,避免“以药代食”或夸大功效。
通过备案试点,不仅能保障消费者权益,还能为行业树立示范,引导药食同源产品从“小众体验”迈向“大众信赖”。
精准服务特殊人群
《方案》提出,支持农产品经营企业深入对接餐饮、养老等细分领域,满足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例如,推动豆制品、优质豆奶进入养老机构,不仅呼应了老年人高蛋白膳食的需求,也体现了药食同源理念在健康管理中的落地应用。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和异黄酮,长期食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符合“预防为主”的健康导向。
针对婴幼儿和孕产妇,政策鼓励研发营养均衡的即食产品,如添加益生菌的辅食、富含DHA的饮品等。这类产品需以临床研究为依据,确保配方科学、安全。
《方案》的出台,不仅为农产品产业链释放了新的发展活力,也为药食同源产业注入了强劲动能。政策从供给端到消费端全链条发力,为优质农产品、功能性食品、养生药膳等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华夏药食同源产业孵化平台也将以此为契机,加速推动药食同源产品的研发、品牌化与渠道拓展,让健康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上一篇:到尽头了,没有上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