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产品市场需求规模化增长 如何破局品牌认知?
2025-08-17

当我完成1.8万字的【体重管理赛道专题】后,开始着手药食同源赛道专题。过往都是聊“品牌化”,而在药食同源赛道,却发现“无品牌”或者“弱品牌”是行业显著特征。当我们普通消费者,无论是去线下专业渠道(药店),还是线上购买药食同源产品,更多的是被线下导购/药师推荐购买,或者线上搜索对比购买,并不是指名购买某某品牌。意味着在大部分用户心中,对于大部分药食同源品类产品,是缺乏品牌认知的。

不仅仅是品牌缺失的问题,产品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功效夸大宣传、渠道混乱、价格不透明、道地模糊不清等,也桎梏着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需求侧与供给侧,药食同源赛道正在交替进行变革升级。

在需求端: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健康消费升级的浪潮席卷而来,有着东方智慧的药食同源养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滋生了年轻Z世代的“轻养生浪潮”。

在供给端:“药食同源+”,渗透到健康管理的方方面面,例如药食同源+女性健康,药食同源+男性健康,药食同源+母婴健康,药食同源+体重管理,药食同源+肠道健康,药食同源+心脑血管健康。药食同源+益生菌,药食同源+胶原蛋白等等,各种药食同源+人群/细分健康/特定物质/特定功效等,层出不同,新产品概念、新形态、新人群、新需求、新渠道,推动着一波又一波药食同源浪潮袭来。

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共同探讨下,药食同源赛道为何品牌荒漠,以及牌化创新破局之道。我们创业者们一起结束“无名”竞争时代,迎着健康中国的政策东风和消费者主动健康意识的觉醒,掀起药食同源行业新篇章。

01

药食同源无品牌?

药食同源市场无品牌的表现为:

有文化,无品牌

有产地,无品牌

有出口,无品牌

有需求,无品牌

我国有着悠久的药食同源文化和典籍,以及各种道地药材(后文会进一步介绍),每年出口欧美日本大量中药材,国内药食同源产品市场需求规模化增长且呈现细分和个性化趋势。然而,在消费者心目中,大部分产品缺乏头部代表品牌。

这种无品牌或弱品牌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需求决定一切

在任何一个市场,品牌总是落后于用户需求出现的。当下药食同源市场用户需求规模在持续增长、人群在不断细分,品牌化成为行业发展必然趋势。时间线,拉回到几年前,C端市场需求总量和垂类用户细分,跟现在还是有不少的差距。(由于市场各家分析数据不同,这里就不抛出具体数据规模,从这点,也看出,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行业边界在拓展,数据统计维度也在不断变化)

二、渠道侧

过去药食同源产品主要依赖于线下药店渠道销售,或者线下会销等,重渠道,重渠道人的销售力,重成分故事,品牌只是一个包装的盒子而已。

但现在渠道和人群都大变天了,年轻人的养生热,社交媒体养生贴霸屏,内容电商的发展,线上渠道成为了药食同源产品销售主阵地之一。

三、药食同源+,成为附属品而非主角

前面我们提到各种药食同源+的产品创新,导致药食同源成为了产品附属品,而非主角,这进一步阻碍了药食同源品牌化之路。

四、产品同质化,创新不足

药食同源产品,在原料、成分、功效、工艺、配方、形态、场景聚焦上面高度同质化,甚至在包装、宣传物料设计风格上也高度趋同。

五、功效感知弱

药食同源产品,大多需要长期使用,才能见效,这与中医养生哲学有关,讲究温和慢调理,而非急功近利,快速见效。因此很多药食同源品牌在功效宣传和用户感知上,产生差异,不利于用户长期跟随和情感信任。

六、价格标签混乱

同质化产品低价竞争,企业没有健康的利润进行品牌建设;有些企业产品,渠道不透明,产品不透明,夸大宣传,产品价格虚高,售后缺乏,而用户功效感知又很弱,这种割韭菜行为,很难产生品牌呢。

因此在公开透明市场,依法依规生产和宣传,差异化产品,合理定价,是打造药食同源品牌的基础。

七、文化传播脱节

药食同源产品植根于传统养生文化和典籍名方,品牌方如何把传统文化,用当下流行的社交媒体语言表达出来,在年轻用户群体中产生文化破圈,构建文化信任,是打造品牌的关键。但现实是,大部分药食同源品牌产品包装、平面设计风格陈旧统一,缺乏新意,更别说与现代审美契合。

八、行业破坏者们大行其道

消费者信任感被这些“破坏者”搞坏了,现在你走出小区500米,依旧有这样的隐形门店存在,用虚高价格平庸产品,甚至三无产品,围猎社区中老年人,绞杀用户的信任。我们经常听到“子女们抱怨自己爸妈又跟着某某屯了大量药食同源保健品,价格高的离谱,一查企业信息,都是新注册企业”

九、行业从从业者偏传统

药食同源从业者,相对于其他赛道,很多从业者年纪稍长,经营思维和营销打法相对传统,传播上难以破圈,难以渗透年轻客群,某种程度上跟不上新消费品牌快节奏运作环境。

十、缺乏头部品牌带动效应

很多品类缺乏头部品牌,品牌化之路任重道远,用户有产品成分心智,功效心智,无品牌心智。只有品牌化,只有头部品牌的规模效应,才能有效带动产业链升级与发展。

总结一下:“药食同源无品牌”,与市场蓬勃发展、头部品牌缺失、用户需求不断增长、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文化自信与科技进步相得益彰,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给了我们创业者很好的时代机遇,一定要把握住这波创业机会,从用户需求出发,打造卓越的药食同源品牌。

02

药食同源市场图鉴

第二部分内容,我想和进一步探讨下,药食同源市场当前发展状况,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市场,发掘创新创业机遇。

一、定义

药食同源简单理解,就是食物既有食品的功能,又有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作用,它根植于中国传统食养文化和中医药文化。

截至目前,卫健委批准的药食同源物质共106种

二、药食同源文化典籍

《黄帝内经》

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方法,强调合理膳食,食物与药物同源;认为食物与药物都具有“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奠定药食性味决定功效的药食同源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

是药食同源重要理论源头之作,提出药物的三品分类法,上品药物多为无毒,久服不伤人,为药食两用。

《金匮要略》

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巨著《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其中运用了大量药膳方,例如“百合鸡子黄汤”、“当归生姜牛肉汤”。

当前很多品牌推广的四神产品(四神饮、粥)等,来自于《金匮要略》的“四神汤”茯苓、淮山、莲子、芡实。(当然还有其他来源说法,不过多考究)

《千金要方》

唐代孙思邈的著作,其中《食治篇》将食疗学科化,收录154种药用食物,详述性味功效。

《食疗本草》

唐代孟诜著,是全球首部食疗专著,系统记录260种食物功效。

其他还有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主张食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要》;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谱》等。

现在市面上很多“八珍糕”产品,来源于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

三、市面上药食同源主流成分、功效、品牌

(功效部分描述用语参考“大健康食品饮料研究”)

四、药食同源品牌分布

药食同源赛道玩家主要由这几方势力组成:

文化底蕴,名方传承的“老字号”

实力强劲,技术为本的“药企”

勇于创新,打法灵活的“新消费品牌”

渠道为王,流量承接的“渠道品牌”

老字号:老字号品牌一直是药食同源市场的主力军,在那个还没有“现代品牌概念”的年代,它们就以中药养生文化为根,创立商铺,传承名方。而如今,当年轻Z世代中开始流行轻养生文化,这些老字号,在传承和创新中找到“平衡点”,继续引领药食同源市场往前走。

北京同仁堂:通过开设线下知嘛健康生活馆,将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用年轻喜欢线下打卡的方式,继续夯实药食同源头部地位;

胡庆余堂:杭州胡庆余堂由红顶商人胡雪岩创立的胡庆余堂,发展至今,以“戒欺”为文化核心,布局传统滋补品和轻养生功能食品。

童涵春堂:上海的童涵春堂,成立专门的药食同源事业部,布局年轻群体养生市场,重点发力年轻人喜爱逛的社交媒体,擅长与时尚流行品牌进行跨境合作曝光。

老金磨方:用一颗黑芝麻撬动10亿销量,专注于大单品,不断拓展品类和人群;

寿仙谷:以灵芝和铁皮石斛,开展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单品名片+品牌名片+产业名片。建立“一链二体三全九化”模式,打造全产业链+标准化双轮驱动;

云南白药:成立云南白药滋补美肤事业部,推出一系列滋补养生产品

东阿阿胶:把战略大单品贯彻到极致的老字号企业,推出年轻化、便携的桃花姬糕,颇受欢迎;

九芝堂:广州九芝堂,也是全域布局药食同源产品,积极宣传药食同源文化。

药企:集研发+生产+品牌+资本一体化的药企,正在积极布局药食同源赛道,药企下场,带着技术和资本,但是在营销打法上面某种程度上不如新消费团队灵活,在文化底蕴上不如老字号深厚。但是他们有着研发技术支撑,资本铺路,能够把好的产品和技术快速推向市场。

仁和集团:通过全域渠道,多品类布局

广药集团:旗下有着王老吉、陈李济、敬修堂、潘高寿、采芝林、采善堂、白云山等诸多老字号品牌,产品几乎覆盖所有药食同源品类;

江中药业:除了布局大健康食品,江中猴头菇系列产品外,还积极布局高端滋补市场,推出参灵草品牌;

修正药业:重点了解下他们推出的修正药膳系列产品,让药膳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日常生活饮食的一部分。

葵花药业:聚焦儿童健康和大健康食品;

仲景苑西制药:旗下的仲景生活,通过开设时尚健康的线下连锁门店,将药食同源产品推向用户一公里生活区,推出各种烘焙类产品和饮品;

贵州百灵:旗下的百灵鸟online,致力于打造潮流新中式养生食品,以“植物能量+朋克养生”为态度,争取成为年轻人潮流养生首选品牌;

以岭药业:推出专注健康产业的子公司-以岭健康,专注于营养健康食品。

新消费势力:新消费品牌无论是在产品创新,还是营销打法创新上面,都引领着药食同源市场往前走,大部分以场景聚焦+人群聚焦+品类聚焦策略,快速精准切入赛道。

Juztlab草本未来:用科技重塑健康的保健品牌,以东方草本养生文化为核,明星大单品“无糖葛根枳椇子含片”具有解酒护肝功效,目前还推出了一系列男性健康与女性健康保健品;

喜纯:专注于东方滋补的新消费品牌,以抖音为主销售渠道,逐渐向全域布局,明星产品“古方玉灵膏”,品牌累计销售额达5亿;

炖小悦:主打东方养生滋补产品,大单品即食花胶

可漾:明星产品主打祛湿的红豆薏米水,并以此形成养生水矩阵。由中和食品内部孵化而来,有着全产业链先发优势;

合为养:食养滋补品牌,小红书养生博主欧阳创立,以小红书为主阵地,明星单品“九制黄精”

官栈:鲜炖花胶头部品牌,在花胶领域实现产业链布局,积极拓展花胶+市场;

固本堂:中式滋补品牌,明星单品“阿胶糕”,以天猫为主渠道,拓展全域布局;

甄磨坊:以抖音为主渠道,明星单品“八珍糕”占据品类第一,品牌销售破亿。

渠道品牌:渠道品牌主要介绍下盒马和山姆,它们以庞大的线下流量和供应商基础,能够精准洞察消费趋势和用户需求。通过联名+特供+自营的方式布局药食同源产品。

五、药食同源产业布局图

药食同源产业链涵盖上游原材料种植与流通,中游产品研发与生产、检测,下游产品销售与推广。

不同规模和类型品牌涉及到的产业链环节也不同,比如寿仙谷属于全产业链品牌,从原材料种植到生产研发到终端销售全覆盖。而我们上面列举的老字号品牌,自己既是品牌方,也是渠道方,拥有众多线下药店和门店渠道。新消费品牌,更多的在下游品牌运营端发力,选择一个优势渠道打穿打透,例如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然后进行全渠道布局,甚至往中上游推进。

六、药食同源品牌定位划分

药食同源品牌市场定位大致分为三种,高端品牌、大众品牌、细分专业品牌

高端品牌:大多采取人群聚焦策略与场景聚焦策略,建立精准销售渠道。一是聚焦高消费人群,推出高端滋补产品,例如片仔癀,小仙炖、官盏等。二是聚焦礼赠、商务场景,推出高端礼盒装产品。品牌策略主要变现为,先聚焦一个品类推出大单品,圈定高消费健康生活人群,后续针对人群拓展更多滋补品类产品。

大众品牌: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产品多为简单加工的药食同源产品,或者工艺成熟,供应链趋同的产品。例如干枸杞、菊花干、各种糕点类产品。

细分专业品牌:聚焦药食同源某一物质,打造专家品牌,成为品类第一,例如东阿阿胶,广药旗下的王老吉等。专业品牌往上可以打高端市场,往下可以占领大众市场,是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壁垒较高的品牌。

03

药食同源品牌破局策略

药食同源品牌破局,是个系统而庞大的策略工程,每家企业经营情况不同,市场和用户需求不断变化中增长。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通用策略可以应用。

一、大单品策略,成为品类专家

基于药食同源106种物质清单,选择一个还没有头部的品类,打造大单品,成为品类头部品牌。例如燕窝类品类,阿胶类品牌,灵芝类品牌,前期都聚焦单一物质,推出战略大单品,之后围绕大单品不断拓展场景和用户人群,增加销售规模。

二、产品创新破圈

这里的产品破圈有别于大单品策略,它可以是开创新品类,成为品类头部,也可以是针对新人群、新技术、新形态、新配方、新场景进行产品创新。

三、文化传播破圈

文化传播破圈,一是要挖掘传统文化内核,根据产品,寻找传统文化的根,并将其与产品和品牌文化连接起来;二是用现代用户喜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内容创作和传播;三是打造文化场景,让用户可以与身临其境感受;四是打造文化符号和IP,沉淀文化资产。

四、渠道破圈

这里的渠道破圈,有别于传统渠道铺货的方式。一是针对高势能渠道,例如盒马、山姆等优质渠道,提供定制化产品,比如李良济和盒马合作推出联名养生水;二是选择用户集中的内容电商平台,例如小红书与抖音,通过优质精准内容,聚焦渠道人群,也可以和优质垂类博主合作直播/短视频带货,进行精准人群转化;三是选择私域渠道深耕,也是目前很多药食同源品牌重点布局的渠道。选择具体哪种方式进行渠道破圈,要从人群x场景x企业优势资源三个方面出发,进行选择。

五、场景破圈

场景破圈有俩个关键动作,一是场景精准洞察下进行场景创新;二是聚焦场景,通过经营活动持续渗透场景,让品牌代言场景,品牌产品成为场景首选;三是与高频场景进行捆绑,例如睡眠场景,加班熬夜场景等,场景要具体而真实,例如“年轻人养生场景”就是一个泛词,不够具体。

04

药食同源品牌七维洞察模型

基于鹿知胜品牌六维洞察模型,结合药食同源赛道行业特性,推出鹿知胜x药食同源品牌七维洞察模型,方便大家在品牌实战中应用。

如上图,直白表述就是:

洞察在______场景下,针对______人群,挖掘_____需求,提供_____产品解决方案,满足______情感诉求,根植于_______传统文化,最终讲述______品牌故事。

用模型刻意练习一下:

案例一:职场元气养生

洞察在职场高强度办公加班场景,针对高强度长时间脑力工作的男性职场人群,挖掘他们能量消耗大,精气不足,需要高能高效补充营养的需求,提供“人参枸杞草本能量饮”产品,满足职场迅速恢复元气,继续高能拼搏的情感诉求,根植于草本养生的传统文化,最终讲述草本力量激活拼搏人生的品牌故事。

案例二:女性经期守护

洞察在女性特殊期营养调理场景下,针对轻养生年轻女性人群,挖掘她们经期内调,焕发光彩的需求,提供古法红糖暖养糕产品,满足自我呵护,内调外修,滋养自我的情感诉求,根植于配方中具体物质的(这里是红糖)传统养生文化,最终讲述东方滋补传递温暖的品牌故事。

更多的案例,各位创始人和品牌人可以根据自家品牌实际情况,套着模型进行品牌洞察。例如老年健康的膝盖养护场景,儿童营养场景,酸枣仁睡眠安神场景等等。

这个模型是在我之前发布的品牌六维洞察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传承的维度,它更贴合药食同源赛道文化+科技创新的行业特性。

万字原创 | 健康消费赛道【品牌六维洞察模型】成就百亿品牌(延展阅读)

05

药食同源品牌力打造模型

药食同源品牌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打造品牌力,强化品牌资产和品牌竞争壁垒。

文化力:药食同源植根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中,提升文化力,既要有传承,更要有创新表达,老字号在这方面有文化优势,重点在于古语今说,新消费品牌从品牌诞生那刻起,就要找寻自己的文化母体,将传统文化基因烙印在品牌上;

科技力:从原料种植到成分提取,到配方工艺,不断加强科研投入,科技力是产品功效的第一保障,也是药食同源赛道核心竞争壁垒;

洞察与创新力:只有精准洞察人群-场景-需求,才能进行有效的产品创新,不然就会陷入平庸的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中;

供应链力:原材料种植受气候环境、种植技术、标准化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品质和产量不稳定情况,如何加强原材料供应,以及生产标准化,做到高稳定、高质量出厂品质,是打造品牌力核心;

产业链协同力:加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协同,提升品牌力;

内容力:内容即流量,即信任,尤其是药食同源市场,如何通过内容放大文化价值,是拉开品牌差距的关键点;

合规力:药食同源因其特性,在产品宣传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夸大失实宣传,以及产品研发,配方工艺都得符合药食同源相关政策规定;

信任力:信任力贯穿品牌建设全周期,从产品信任,到情感认同,到最后文化价值观信任,构建全面的信任体系,持续提升品牌力;

渠道力:当下药食同源品牌,不能再仅仅依靠单一渠道,要找到自己优势首发渠道,进而全域布局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协同,公私域联动。

健康中国战略的“东方食养智慧”

最后,我想说,药食同源赛道品牌之路大有可为,有需求,有市场,有原材料优势,有产业链基础,更重要的的是有传承千年的东方食养智慧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上次和一位新消费品牌创始人沟通时,我提出“老而有新,新而有根”的品牌建设口号,即传统老字号品牌,在发挥传统文化积淀优势的同时,加强创新;新消费品势力在品牌打造过程中,要把传统文化的根牢牢抓住,有了文化的根,才能走的远,走的稳。

相信传统品牌的长期主义坚守,开花结果;

相信新消费创业者的勇敢创新,开花结果。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最终东方智慧走出国门,成为享誉全球的品牌。

上一篇:药食同源行业迎价值回归时刻 正从传统养生走向科学管理

下一篇:血糖管理市场边界正加速扩展 降糖产品正从药品向功能性食品渗透